丘吉尔把伦敦改造成了一座设防城市,市中心建有混凝土机枪巢穴。伦敦因此不再是一座“不设防的城市”,德国空军开始攻击城市附近的军事设施。然而,希特勒曾下达严令,禁止攻击伦敦本身。8月23日至24日夜间,十架德国夜间轰炸机袭击了泰晤士港附近的油罐。这些轰炸机遭到飓风战斗机中队的攻击并被击退。由于导航错误,这些轰炸机将炸弹投到了伦敦东区的码头上。尽管码头被视为军事设施,希特勒还是将机组人员送上军事法庭,降职并调入步兵部队。这次袭击正是丘吉尔一直等待的,他想以此说服罗斯福参战。作为报复,丘吉尔下令对柏林进行一系列轰炸,以激怒希特勒,挑起对平民和英国首都的战争。 8月25日至26日夜间,81架轰炸机对柏林进行了首次空袭。29架机组声称击中了柏林,27架机组未能找到柏林,18架机组投下了无差别炸弹,7架机组被迫中止飞行,5架飞机未能返航。据外国记者报道,一座图书馆、一个运动场和一所学校被击中。随后的英军空袭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,飞机和机组人员的损失也不断增加。
丘吉尔随后询问美国大使约瑟夫·肯尼迪,轰炸伦敦是否会促使美国参战,正如罗斯福在1939年警告交战国那样。肯尼迪回答说:“不会!”但他想知道丘吉尔会在多大程度上迫使美国参战。或许,他会再造一艘卢西塔尼亚号。
肯尼迪有充分的理由不信任丘吉尔。他深知华盛顿的菲利普·洛锡安勋爵已 电报数据 收到希特勒提出的非常有利的和平提议。洛锡安勋爵曾建议丘吉尔不要发表任何可能断送和平大门的言论。据说就连罗斯福也希望(翻译说这是他的宣传谎言之一)不要轻易拒绝这一提议。无论是英国人民还是下议院,都从未得知德国人民希望在美国的帮助下实现和平,也德国入侵时,曾通过西班牙和瑞典试探过和平。但现在他确信入侵永远不会发生,他的演讲也变得越来越挑衅,尽管他和肯尼迪都很清楚,希特勒对英国没有敌意,也无意进攻英国。肯尼迪也知道,丘吉尔欠“焦点”组织的人情尚未还清……
当丘吉尔得知希特勒将于11月8日,也就是“啤酒馆政变”周年纪念日在慕尼黑发表演讲时,他再次下令“为了面子”袭击慕尼黑。51架轰炸机参与其中,其中11架未能返回。慕尼黑没有受到严重破坏,希特勒在轰炸期间甚至不在城内。这次不必要的袭击之后,丘吉尔发动了下一次“面子”袭击。当时,俄罗斯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已抵达柏林与希特勒举行会谈。丘吉尔下令轰炸柏林,“以迎接莫洛托夫”。51架轰炸机中,17架未能返回。损失不大;大多数飞机未能找到目标。然而,一所学校和一家医院被击中。但这次袭击将引发报复。